助農取款機是pos機嗎安全嗎
瀏覽:68
發布日期:2023-06-29 00:00:00
投稿人:佚名投稿
1、農村銀行金融機構人工現金支付是什么
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運營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具有優勢,與農村地區以現金交易為主的支付需求非常匹配,既能推進農村數字支付體系建設,又能提高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本文針對我國農村金融支付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的優勢,提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應立足于農村場景、財政支持和基層人民銀行的管理,加快在城市和農村共同試點推進。數字貨幣的誕生推動了貨幣制度和貨幣形態的變革。為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我國主動開發了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數字人民幣,不僅有利于優化國內金融體系和信用機制,也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維護我國金融主權。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與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高貨幣政策效果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我國采取了分批試點推行的策略。從2019年至今,數字人民幣試點逐步形成了上海、海南等十地和北京冬奧會場“10+1”格局,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多個地區,涉及場景包括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證券交易及政府服務等。但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從城市鋪開,較少觸及廣大的農村地區。而相比于城市地區,我國農村地區的結算需求以小額現金為主,與數字人民幣零售型貨幣的特點更加匹配,在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建設大背景下,在農村地區推廣數字人民幣試點更為迫切。
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數字化發展現狀
我國農村金融支付業務主要由現金支付、卡基支付和移動支付三類方式組成。為解決偏遠地區農民小額取現、現金交易不便等難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關部署要求,近年來持續推動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強化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縣域下沉,建立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支付服務體系。
農村支付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依托央行支付清算系統開展跨行、跨區域資金清算結算業務,加快了農村地區資金流轉。截至2020年末,央行支付清算系統接入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49675家。另一方面,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綜合前置子系統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金融機構可在線上辦理的業務種類不斷增加,解決了客戶在柜臺辦理業務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截至2020年末,在人民銀行開戶的3823家農村金融機構中,3440家已接入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綜合前置子系統,線上業務辦理占比達89.98%。
農村特色支付服務不斷鞏固,支付產品不斷創新升級。近年來,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不斷鞏固。截至2020年末,農村地區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達89.33萬個,覆蓋了98%以上的村級行政區,其中20.08萬個服務點已加載了村級電子商務服務功能。圍繞鄉村振興,農村金融支付服務附加功能增加,支付結算與財政獎補、農產品銷售等相結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多樣性。
移動支付便民工程持續推進。近年來,為緩解農村支付服務“數字鴻溝”“金融排斥”等問題,人民銀行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切入點,選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產業特色強的地區進行試點,大力推廣移動支付服務,以期提升農村地區支付便利化水平。據《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0年)》披露,截至2020年末,人民銀行共開展了249項縣域及農村生活場景和236 項涉農生產場景建設工作,全國縣域地區云閃付App累計注冊用戶達1.37億戶。
農村金融支付領域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支付體系的發育速度明顯比城市緩慢,城鄉金融服務因此呈現二元化特征。隨著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和第三方支付業務不斷推廣,農村地區的支付效率近年來有了一定提升,但其便利性、普惠性、安全性和隱私性較城市地區仍有較大差距。
便捷性和普惠性有待提高。一方面,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基礎設施、人員配備及風控能力相對不足,導致農村支付結算業務的便捷性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縣級以下金融機構在進行跨行匯劃時,首先需要將資金通過行業系統匯劃至縣級以上金融機構,然后再進行跨行匯劃,不能實現資金跨行匯劃一步到位。另外,一些金融機構,如內蒙古某市郵儲鄉鎮52家代理網點,因尚未加入央行支付系統無法開展跨行業務。
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支付服務成本較高,普惠性有待提高。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支付結算資金規模小、頻次高,導致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終端硬件運維成本較高。以貴州農村為例,2019年一臺助農取款POS機的年平均運營成本超過400元,一臺故障機具的年平均維護成本超過600元。這一維護成本還將隨著設施的老化進一步增加,并最終會轉嫁給用戶,造成支付服務的普惠性大打折扣。
農村居民的信息、資金安全和隱私難以保障。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超量收集客戶信息。例如,支付寶初期僅要求客戶提供姓名和身份認證信息,后來要求客戶提供個人輔助認證和工作生活信息。雖然名義上是為了驗證客戶信息,以保證支付系客戶本人操作,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服務,但實際上,其收集的信息已遠遠超過正常支付結算業務所必需的信息。
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使用客戶信息。在利益的驅動下,在未經客戶同意或以隱晦手段“征求客戶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交易信息進行商業性分析,并據此與其他企業開展商務合作實施精準營銷。對客戶信息進行二次分析和利用,實質上侵犯了客戶的合法權益。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低、知識結構不完備,其合法權益尤其容易受到侵害。
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使用客戶備付金。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客戶將現金留存在“虛擬錢包”中,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規模因此越來越大。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違法挪用備付金“賺取利差”。例如,2019年深圳瑞銀信科技和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因挪用備付金違法獲利530萬元,被監管部門查處。
現金交易不利于保障農村居民財產安全。一是假幣流通嚴重危害農村居民財產安全。農村居民識別假幣的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多數農村老年人不具備識別假幣的經驗和能力,極易受到侵害。部分居民即使能識別假幣也可能心存僥幸不會自覺上繳,致使假幣再次進入流通,將損失轉嫁給其他人。二是火燒、蟲咬和霉變等自然災害也容易造成農村居民重大損失。由于很多農村的人口結構失衡,留守老人和兒童成為農村人口的主體。老年人習慣于在家存放現金以滿足日常貨幣需求,其現金存在被火燒、蟲咬、霉變的可能?!吨袊嗣胥y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規定,殘損幣票面剩余面積超過3/4的按全額兌換,剩余1/2以上3/4以下的按半額兌換、剩余1/2以下的不予兌換。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特殘幣兌換客戶中,93%是農村客戶,兌換原值230萬元,兌換比例為72%,損失金額達64.4萬元。
農村地區數字金融試點推進緩慢。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已在深圳、上海等十個城市和北京冬奧會場進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在農村地區的試點則僅有安新縣老河頭鎮、容城縣和長沙縣三地。與城市相比,縣域數字人民幣試點推進時間晚、過程慢。
數字人民幣在農村支付領域的應用優勢
有助于提高農村支付結算便捷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16〕261號)規定,銀行和支付機構不得為入網不滿90日,或者入網后連續正常交易不滿30日的特約商戶提供“T+0”資金結算服務。農村地區支付結算頻率與農忙季節性高度重合,農閑時節,部分農村地區的商戶可能無法通過銀行POS機或第三方支付工具收付款。數字人民幣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性,支持離線交易,與農村商戶小規模、高頻次的支付結算需求高度匹配,有助于提升其資金周轉效率。
有助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降低交易成本。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有98%的行政村實現了通光纖、通4G,其中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9%。但偏遠地區仍然存在網絡信號差、智能手機普及率低等問題,難以支撐傳統商業銀行支付體系和第三方支付體系。數字人民幣的離線支付技術在沒有網絡實時覆蓋的偏遠地區仍能有效滿足居民的支付需求。同時,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從商業銀行(指定運營機構)角度看,數字人民幣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銀行不向商業銀行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從客戶角度看,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兌出、兌回服務費,數字人民幣還節省了實物現金的損耗,可有效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
有助于保障農村居民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數字人民幣是以國家科技能力為基礎、以國家信用作背書,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性。數字人民幣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2021),央行對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避免農村客戶信息泄露和假幣流通,從而保障農村居民的信息和財產安全。
政策建議
數字人民幣試點應堅持農村發達地區與偏遠地區同步推廣。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金融服務的均等化,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的試點應用需要加快推進,要堅持在農村發達地區和相對貧困的地區同步推廣。在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可選擇示范村進行試點。例如,已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擁有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村落,這些區域具有較高的非現金支付和數字支付使用需求,便于集中推廣應用,可依托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帶頭示范效應。在相對貧困的地區,應同步開展小規模試點??梢詫底重泿旁圏c納入信用村評價體系,提高相對貧困試點區域對數字貨幣的關注和接受程度。
堅持以“農業補貼+日常消費”場景為基礎。應用場景是推廣數字人民幣的重要基礎。與農村居民有資金往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和農村商戶,因此可以圍繞“政府+農戶”“農村商戶+農戶”搭建“農業補貼+日常消費”應用場景。一方面,以地方財政部門為核心,圍繞“政府+農戶”搭建農業補貼場景。鼓勵地方財政部門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涉農補貼資金發放,既有利于財政部門精準管理補貼資金,也有利于農戶提高對數字人民幣的認可度。另一方面,以農村商戶為核心,圍繞“農村商戶+農戶”搭建日常消費場景。農村的現金支付主要集中在農戶用于購買農資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額日常消費,農村商戶不僅要承擔處理破損人民幣、假幣的成本,還要承擔防止細菌傳播的健康衛生成本,因此對于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更有動力。
發揮基層人民銀行主導地位?;鶎尤嗣胥y行的職能及其在農村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決定其能夠成為推廣數字人民幣的核心節點。一方面,基層人民銀行要做好數字貨幣在農村的宣傳普及,在農村地區持續開展支付知識宣傳與培訓教育工作,將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知識及時納入防假幣、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工作中,加快培育農村居民數字貨幣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基層人民銀行要精準定位試點主體。年輕的返鄉創業“新農人”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農村商戶則是農村經濟社會人員流動的重要節點,因此數字貨幣試點工作要重點瞄準青年創業群體和農村商戶群體。
發揮財政的激勵作用。推行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戰略,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情。針對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可能存在的困難,有必要發揮財政激勵措施。一方面,與數字人民幣推廣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財政補貼。建議試點期間由商業銀行為農村商戶升級智能POS機等支付終端、為相關農戶提供指紋IC卡或手環等數字貨幣支付介質,費用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攤,以調動商業銀行、農村商戶和農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試點對于通過數字人民幣渠道使用信貸資金的農村商戶和農戶,由財政給予部分貼息,在嚴格防范道德風險的前提下,鼓勵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運營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具有優勢,與農村地區以現金交易為主的支付需求非常匹配,既能推進農村數字支付體系建設,又能提高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本文針對我國農村金融支付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的優勢,提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應立足于農村場景、財政支持和基層人民銀行的管理,加快在城市和農村共同試點推進。
數字貨幣的誕生推動了貨幣制度和貨幣形態的變革。為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我國主動開發了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數字人民幣,不僅有利于優化國內金融體系和信用機制,也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維護我國金融主權。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與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高貨幣政策效果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我國采取了分批試點推行的策略。從2019年至今,數字人民幣試點逐步形成了上海、海南等十地和北京冬奧會場“10+1”格局,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多個地區,涉及場景包括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證券交易及政府服務等。但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從城市鋪開,較少觸及廣大的農村地區。而相比于城市地區,我國農村地區的結算需求以小額現金為主,與數字人民幣零售型貨幣的特點更加匹配,在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建設大背景下,在農村地區推廣數字人民幣試點更為迫切。
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數字化發展現狀
我國農村金融支付業務主要由現金支付、卡基支付和移動支付三類方式組成。為解決偏遠地區農民小額取現、現金交易不便等難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關部署要求,近年來持續推動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強化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縣域下沉,建立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支付服務體系。
農村支付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依托央行支付清算系統開展跨行、跨區域資金清算結算業務,加快了農村地區資金流轉。截至2020年末,央行支付清算系統接入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49675家。另一方面,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綜合前置子系統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金融機構可在線上辦理的業務種類不斷增加,解決了客戶在柜臺辦理業務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截至2020年末,在人民銀行開戶的3823家農村金融機構中,3440家已接入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綜合前置子系統,線上業務辦理占比達89.98%。
農村特色支付服務不斷鞏固,支付產品不斷創新升級。近年來,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不斷鞏固。截至2020年末,農村地區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達89.33萬個,覆蓋了98%以上的村級行政區,其中20.08萬個服務點已加載了村級電子商務服務功能。圍繞鄉村振興,農村金融支付服務附加功能增加,支付結算與財政獎補、農產品銷售等相結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多樣性。
移動支付便民工程持續推進。近年來,為緩解農村支付服務“數字鴻溝”“金融排斥”等問題,人民銀行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切入點,選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產業特色強的地區進行試點,大力推廣移動支付服務,以期提升農村地區支付便利化水平。據《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0年)》披露,截至2020年末,人民銀行共開展了249項縣域及農村生活場景和236 項涉農生產場景建設工作,全國縣域地區云閃付App累計注冊用戶達1.37億戶。
農村金融支付領域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支付體系的發育速度明顯比城市緩慢,城鄉金融服務因此呈現二元化特征。隨著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和第三方支付業務不斷推廣,農村地區的支付效率近年來有了一定提升,但其便利性、普惠性、安全性和隱私性較城市地區仍有較大差距。
便捷性和普惠性有待提高。一方面,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基礎設施、人員配備及風控能力相對不足,導致農村支付結算業務的便捷性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縣級以下金融機構在進行跨行匯劃時,首先需要將資金通過行業系統匯劃至縣級以上金融機構,然后再進行跨行匯劃,不能實現資金跨行匯劃一步到位。另外,一些金融機構,如內蒙古某市郵儲鄉鎮52家代理網點,因尚未加入央行支付系統無法開展跨行業務。
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的支付服務成本較高,普惠性有待提高。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支付結算資金規模小、頻次高,導致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終端硬件運維成本較高。以貴州農村為例,2019年一臺助農取款POS機的年平均運營成本超過400元,一臺故障機具的年平均維護成本超過600元。這一維護成本還將隨著設施的老化進一步增加,并最終會轉嫁給用戶,造成支付服務的普惠性大打折扣。
農村居民的信息、資金安全和隱私難以保障。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超量收集客戶信息。例如,支付寶初期僅要求客戶提供姓名和身份認證信息,后來要求客戶提供個人輔助認證和工作生活信息。雖然名義上是為了驗證客戶信息,以保證支付系客戶本人操作,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服務,但實際上,其收集的信息已遠遠超過正常支付結算業務所必需的信息。
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使用客戶信息。在利益的驅動下,在未經客戶同意或以隱晦手段“征求客戶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客戶交易信息進行商業性分析,并據此與其他企業開展商務合作實施精準營銷。對客戶信息進行二次分析和利用,實質上侵犯了客戶的合法權益。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低、知識結構不完備,其合法權益尤其容易受到侵害。
一些支付機構違規使用客戶備付金。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客戶將現金留存在“虛擬錢包”中,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規模因此越來越大。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違法挪用備付金“賺取利差”。例如,2019年深圳瑞銀信科技和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因挪用備付金違法獲利530萬元,被監管部門查處。
現金交易不利于保障農村居民財產安全。一是假幣流通嚴重危害農村居民財產安全。農村居民識別假幣的能力相對較弱,尤其是多數農村老年人不具備識別假幣的經驗和能力,極易受到侵害。部分居民即使能識別假幣也可能心存僥幸不會自覺上繳,致使假幣再次進入流通,將損失轉嫁給其他人。二是火燒、蟲咬和霉變等自然災害也容易造成農村居民重大損失。由于很多農村的人口結構失衡,留守老人和兒童成為農村人口的主體。老年人習慣于在家存放現金以滿足日常貨幣需求,其現金存在被火燒、蟲咬、霉變的可能?!吨袊嗣胥y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規定,殘損幣票面剩余面積超過3/4的按全額兌換,剩余1/2以上3/4以下的按半額兌換、剩余1/2以下的不予兌換。2020年,山東省菏澤市特殘幣兌換客戶中,93%是農村客戶,兌換原值230萬元,兌換比例為72%,損失金額達64.4萬元。
農村地區數字金融試點推進緩慢。截至2022年3月末,我國已在深圳、上海等十個城市和北京冬奧會場進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在農村地區的試點則僅有安新縣老河頭鎮、容城縣和長沙縣三地。與城市相比,縣域數字人民幣試點推進時間晚、過程慢。
數字人民幣在農村支付領域的應用優勢
有助于提高農村支付結算便捷性。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16〕261號)規定,銀行和支付機構不得為入網不滿90日,或者入網后連續正常交易不滿30日的特約商戶提供“T+0”資金結算服務。農村地區支付結算頻率與農忙季節性高度重合,農閑時節,部分農村地區的商戶可能無法通過銀行POS機或第三方支付工具收付款。數字人民幣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性,支持離線交易,與農村商戶小規模、高頻次的支付結算需求高度匹配,有助于提升其資金周轉效率。
有助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降低交易成本。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有98%的行政村實現了通光纖、通4G,其中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9%。但偏遠地區仍然存在網絡信號差、智能手機普及率低等問題,難以支撐傳統商業銀行支付體系和第三方支付體系。數字人民幣的離線支付技術在沒有網絡實時覆蓋的偏遠地區仍能有效滿足居民的支付需求。同時,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從商業銀行(指定運營機構)角度看,數字人民幣與實物人民幣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銀行不向商業銀行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從客戶角度看,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兌出、兌回服務費,數字人民幣還節省了實物現金的損耗,可有效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
有助于保障農村居民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數字人民幣是以國家科技能力為基礎、以國家信用作背書,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貨幣,具有無限法償性。數字人民幣綜合使用數字證書體系、數字簽名、安全加密存儲等技術,實現不可重復花費、不可非法復制偽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賴等特性(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2021),央行對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避免農村客戶信息泄露和假幣流通,從而保障農村居民的信息和財產安全。
政策建議
數字人民幣試點應堅持農村發達地區與偏遠地區同步推廣。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金融服務的均等化,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的試點應用需要加快推進,要堅持在農村發達地區和相對貧困的地區同步推廣。在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可選擇示范村進行試點。例如,已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擁有產業鏈核心企業的村落,這些區域具有較高的非現金支付和數字支付使用需求,便于集中推廣應用,可依托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帶頭示范效應。在相對貧困的地區,應同步開展小規模試點。可以將數字貨幣試點納入信用村評價體系,提高相對貧困試點區域對數字貨幣的關注和接受程度。
堅持以“農業補貼+日常消費”場景為基礎。應用場景是推廣數字人民幣的重要基礎。與農村居民有資金往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部門和農村商戶,因此可以圍繞“政府+農戶”“農村商戶+農戶”搭建“農業補貼+日常消費”應用場景。一方面,以地方財政部門為核心,圍繞“政府+農戶”搭建農業補貼場景。鼓勵地方財政部門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涉農補貼資金發放,既有利于財政部門精準管理補貼資金,也有利于農戶提高對數字人民幣的認可度。另一方面,以農村商戶為核心,圍繞“農村商戶+農戶”搭建日常消費場景。農村的現金支付主要集中在農戶用于購買農資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額日常消費,農村商戶不僅要承擔處理破損人民幣、假幣的成本,還要承擔防止細菌傳播的健康衛生成本,因此對于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更有動力。
發揮基層人民銀行主導地位?;鶎尤嗣胥y行的職能及其在農村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決定其能夠成為推廣數字人民幣的核心節點。一方面,基層人民銀行要做好數字貨幣在農村的宣傳普及,在農村地區持續開展支付知識宣傳與培訓教育工作,將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知識及時納入防假幣、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工作中,加快培育農村居民數字貨幣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基層人民銀行要精準定位試點主體。年輕的返鄉創業“新農人”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農村商戶則是農村經濟社會人員流動的重要節點,因此數字貨幣試點工作要重點瞄準青年創業群體和農村商戶群體。
發揮財政的激勵作用。推行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戰略,不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情。針對央行數字貨幣試點可能存在的困難,有必要發揮財政激勵措施。一方面,與數字人民幣推廣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財政補貼。建議試點期間由商業銀行為農村商戶升級智能POS機等支付終端、為相關農戶提供指紋IC卡或手環等數字貨幣支付介質,費用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攤,以調動商業銀行、農村商戶和農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試點對于通過數字人民幣渠道使用信貸資金的農村商戶和農戶,由財政給予部分貼息,在嚴格防范道德風險的前提下,鼓勵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運營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具有優勢,與農村地區以現金交易為主的支付需求非常匹配,既能推進農村數字支付體系建設,又能提高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本文針對我國農村金融支付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數字人民幣在農村地區推廣應用的優勢,提出數字人民幣的推廣應立足于農村場景、財政支持和基層人民銀行的管理,加快在城市和農村共同試點推進。
數字貨幣的誕生推動了貨幣制度和貨幣形態的變革。為順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潮流,我國主動開發了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數字人民幣,不僅有利于優化國內金融體系和信用機制,也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維護我國金融主權。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與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在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高貨幣政策效果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優勢。為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我國采取了分批試點推行的策略。從2019年至今,數字人民幣試點逐步形成了上海、海南等十地和北京冬奧會場“10+1”格局,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多個地區,涉及場景包括公用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證券交易及政府服務等。但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從城市鋪開,較少觸及廣大的農村地區。而相比于城市地區,我國農村地區的結算需求以小額現金為主,與數字人民幣零售型貨幣的特點更加匹配,在鄉村振興戰略及數字鄉村建設大背景下,在農村地區推廣數字人民幣試點更為迫切。
2、佳友通做助農取款的項目和別的助農取款有什么區別嗎?
好像其它的助農取款是電話+POS機組合的,他們的是ATM機。3、助農取款什么意思
助農取款其實是一種更加安全、便捷的農村新型金融支付方式,主要是為了方便金融基礎設施不足的偏遠農村地區居民,支取小額資金而應運而生的金融服務。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主要是指在農村信用社的引導下,在鄉鎮及以下不發達的農村地區,挑選具備一定信譽、經濟實力的商家,定點安裝支付終端,如 POS 機,實現村民不出遠門就近刷借記卡實時轉賬、小額取款余額查詢的需求。
助農取款的意義
1 、突破了傳統金融方式地域的限制,讓廣大居民均可享受現代化金融的服務,有助于提升農村信用社的社會形象;
2 、農村信用社和各取款網點緊密配合,既方便了居民日常金融需求,也增強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3 、將小額金融取款的業務從傳統的信用社網點分流至村級各大商戶,可大大緩解信用社網點的營業壓力。
4、助農pos機可以用信用卡轉賬嗎
是的,助農pos機可以用信用卡轉賬。它具有安全的支付功能,可以支持多種信用卡,包括Visa、MasterCard、UnionPay等。它還可以支持新興的支付方式,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5、通聯支付 提款pos機 類似于ATM機的刷卡機器,這個安全嗎?
樓上答非所問,我來解答。通聯支付僅僅是一家支付公司,說白了就是替人劃款的支付中介,掙得是手續費,不涉及現金業務的。他并不是銀行,只有有吸收存款權限的銀行信用社才能有atm機,所以按你所提供的信息,涉及的終端貌似應該是某其他類公司借用了通聯的支付通道自己做的一款墊付資金的產品,掙得也應該是手續費而已,其手續費一定比通聯支付應收手續費要高。個人感覺應該還是套現為目的。套現對自己的卡不好,建議你盡量少在上面操作。 怎么說,pos機是依靠使用者的,他想要發展就必須保證用戶的財產安全。以后機器有啥問題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支付公司靠的是收取手續費為主要經濟來源,資金安全是每家支付公司必須要做的風險控制。 你說的是通聯出的銀聯直聯的助農取款機吧……

轉載請帶上網址:http://www.keemji.com/posjithree/215976.html
- 上一篇:pos機開不了機一直亮燈怎么辦
- 下一篇:助農pos機有收益嗎
相關文章推薦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 babsan@163.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